|
【平顶山】“师带徒”——平顶山学院陶瓷学院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|
【pingdingshan】2019-4-29发表: “师带徒”——平顶山学院陶瓷学院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“你的设计作品是《夜雨》,在创作技法上要有所创新,可以打破传统挤压泥条的方式,运用你在实习中学到的泥浆喷溅法,通过泥浆自然流动,在不同的器具上展现不同的肌理。”平顶山学院陶瓷学院大四学生侯斌 “师带徒”——平顶山学院陶瓷学院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来自平顶山pingdingshan相关,仅限平顶山pingdingshan观点以及网络浏览,佛山陶瓷网对“师带徒”——平顶山学院陶瓷学院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内容不做任何推荐。 “师带徒”——平顶山学院陶瓷学院创新人才培养体系“你的设计作品是《夜雨》,在创作技法上要有所创新,可以打破传统挤压泥条的方式,运用你在实习中学到的泥浆喷溅法,通过泥浆自然流动,在不同的器具上展现不同的肌理。”平顶山学院陶瓷学院大四学生侯斌正在“师父”刘艳兵的精心指导下进行艺术陶瓷的毕业设计,侯斌从大一开始就跟着刘老师学艺,而这只是该学院“师带徒工作室模式”育人活动中的一个剪影。平顶山学院陶瓷学院近年来积极探索转型发展之路,通过“政产学研协同,教学做创融通”,努力打造创新型、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。 政产学研协同,打造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。 平顶山学院陶瓷学院与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等共建“李国桢陶瓷学院”, 校企共建中原古陶瓷研究河南省重点实验室、河南省鲁山花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5个协同创新平台,初步建成了国内唯一的“中国陶瓷工艺技术陈列馆”,校企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20余个。学校与汝州市共建陶瓷小镇创客中心,与禹州市神垕镇建业古文化街开展合作,与上海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共建“陶瓷创意市民体验基地”,并成功入选上海浦东新区公共文化产品服务协作联盟单位。形成了服务地方陶瓷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格局,共建平台为人才培养提供“真实环境、真实流程、真实项目”,为陶瓷学院培养创新型、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条件支撑。 深化“六个对接”,创新产教合作育人模式。 通过“六个对接”推进全方位引企入教,推进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,培养学生在真实场景下真学真做。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与合作单位对接,在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,10余家单位的行业专家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论证。教学团队建设与合作单位对接,吸纳10余名行业教师进入专业课(课程群)教学团队,构建校企一体、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双能型课程教学团队。课程建设与合作单位对接,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“建筑陶瓷设计”“鲁山花瓷创新设计”等10余门行业特色课程。实践教学平台与合作单位对接,校企共建协同创新平台向学生开放,成为师生共创的重要平台。教学过程与合作单位对接,行业专家参与课堂教学、生产实训、毕业实习、毕业设计等教学活动环节。教学质量评价与合作单位对接,已连续三年邀请合作单位行业专家担任学生毕业论文答辩评委、创新创业竞赛评委。 创建“师带徒工作室”,打造“教学做创一体化”育人空间。 探索建立了“师带徒工作室”育人模式,工作室是教师教、学生学、师生共做、师生共创的理实一体化育人空间。每个工作室组建校企双导师团队,导师带领学生团队在“真实环境”中,以“真实项目”,开展“真实流程”的全程实践。工作室以“创意—创作—创新—创业”为教育主线,指导学生实现由“课业—作业—作品—产品”的飞跃。截至目前,该学院已建成8个教师工作室,工作室为不同阶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内容,大一熟悉各种技艺流程,大二进入基础技能训练,大三根据就业方向训练一种技能,达到“独门技艺”的境界,大四进行作品创作,学生真学真做,烧制出的作品直接进入市场销售。工作室推行“上课师生,课下师徒”“上课学设计、课下学技术”,“技”“艺”并重,让学生在走出校门前就掌握一门“独门绝技”。 平顶山学院陶瓷学院坚持学科专业一体化,推进“政产学研协同,教学做创融通”,培养创新型、应用型人才取得显著成效,社会声誉和影响力不断提高。学校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评选考试基地、河南省陶瓷设计艺术大师评选考试基地,长江以北最大的陶瓷专业人才培养基地。近三年学生创作的陶瓷作品获得国家级奖励40余项,省部级奖励450余项。毕业生就业率在95%以上,师生研发陶瓷新品18个,成功推广应用于平顶山市三瓷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9个企业。 “陶瓷”已经成为平顶山学院一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名片。 平顶山学院 (【pingdingshan】更新:2019/4/29 4:40:02)
|